2017年底,在学校自评申报、县级核查推荐、市级遴选申报的基础上,省教育厅委托福建教育学院组织专家组评审,确认了我省首批“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建阳区有两所学校上榜,分别为建阳第二中学和建阳师范附属小学。
建阳二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基础形体教育》《跆拳道》《朱子文化》校本课程,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走班选课的方式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深受学生喜爱、家长好评。在接受南平市省教改项目校中期绩效评估验收时,被专家们认为“课程改革有高度、有底蕴;校领导有思想、有情怀;教师有担当、有成就;学生有快乐、有成长”。
建阳师范附小打造快乐的“阳光社团”,开发实施能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满足学生和谐发展需求的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基础性发展目标等方面获得了较为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也大幅提高,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
建阳师范附属小学:推行阳光教育 打造阳光体艺
“着眼学生未来发展,培养阳光、阳刚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舞台。” 秉承着这样的办学理念,建阳师范附属小学施行“推行阳光教育,打造阳光体艺”育人方略,被确定为首批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先后荣获膺“福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福建省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福建省书香校园示范校” “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南平市示范小学”“南平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校”。
建好场馆,配齐教师,课程开足高效运作
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建阳师范附小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纳入课堂教学,加大“阳光体艺”课程改革力度,全面推行特色教学。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在开学初就统筹安排综合组教师策划“阳光体艺”工作,制定工作计划,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外地学习取经。
“阳光体艺”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明确:艺术社团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艺术的体验,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提升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体育社团活动课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发展特长的需要,培养孩子们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勇敢顽强、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树立团结合作、创新进取的精神,增强学生的体能,发展特长。
为确保“阳光体艺”课程开展常态化、高效化,近年来,学校在教师培训、场馆建设、设备添置上共计投入60余万元。两个音乐专用教室、一个美术专用教室、一个专用舞蹈教室、一个书法专用教室、一个省级达标图书馆、两个分别可容纳150余人、200余人的多功能报告厅......各类专业场馆靓丽登场,为开设“阳光体艺”课程提供了硬件保障。专、兼职体艺教师配备27人,体育、艺术等课程全面开足。
相关管理制度亦在不断完善中。落实课时、教材、教师、评价制度;各学期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编制年级教学方案制度;推行工作例会制度;实施教研活动制度;推行参与教研、听课评课、抽查学生、比赛展示等一系列工作检查制度;针对教研组、教师和学生分别出台教育评估制度,以及施行奖励表扬、资料管理、才艺展示等制度。
三大社团,三个阶段,有力延伸课堂教学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促进学生多元成长、个性发展为目标,建设健康、文明、和谐的现代校园文化,建阳师范附小以“阳光社团”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行“阳光体艺”课程。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阳光社团”活动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种种不足,有助于充分挖掘潜藏在学生中的教育资源,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校的“阳光社团”分为音乐、书画和体育等三大社团。音乐社团包含声乐、器乐、合唱、舞蹈等,书画社团有版画、书法、剪纸等,体育社团含篮球、跆拳道、花样跳绳、武术、乒乓球、健美操等。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校尊重儿童认知规律,编写了书法、版画、剪纸、篮球、合唱、葫芦丝等六套校本教材,供三大社团教学使用,并通过三个阶段教学,构建起“阳光体艺”课程的整体框架。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参与者为一至三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是让孩子们扎实上好艺术类课程,注重书写习惯、语言表达能力、艺术基本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第二阶段为活动阶段。主要面向四、五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以三大社团活动项目为主。
第三阶段是提高阶段,参与对象为六年级学生。学校主要对各活动项目中才艺较为突出的学生进行重组,安排专职教师重点跟踪训练,择优推荐学生参加各级竞赛活动。
每年的“文化体育艺术节”、“六一”节、元旦等,学校都会举办节庆活动,邀请家长代表和全校师生共享这些社团们奉上的文化“盛宴”。
在校外,这些孩子们的表现也十分抢眼。
音乐社团战果辉煌。葛莉婷同学参加《青山绿水家乡美》2018快乐阳光第十四届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夺得福建赛区“特金奖”,随后还捧回全国总决赛金奖,并获得福建省“形象代言星光奖”;海峡儿童《读写》刊物宣传了“七彩阳光音乐社团”的成果;学校连续两年参加“快乐阳光”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福建赛区总决赛,共有3人次获金奖、12人次获银奖、28人次获铜奖;童声合唱《卢沟谣》《赶上好时代》参加建阳区“文明风巾帼情”纪念“三八”劳动妇女节107周年暨“与雷锋同行”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活动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学校的舞蹈、合唱节目多次参加建阳区理论文化广场专场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
今年10月下旬,声乐作品《苗岭飞歌》代表南平市参加“福建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艺术展演活动”的现场展演,获得二等奖。
书画社团和体育社团的战绩可圈可点。2018年,在第十五届“星星河”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上,建阳附小的参赛选手有8人获金奖,12人获银奖;胡可可同学摘取了2018年全国中小学幼儿美术作品大赛金奖;谢佳怡同学荣获2018年第三十届《双龙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金奖;陈恬田同学喜夺2018年“飞天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一等奖。
在南平市第三届运动会羽毛球比赛中,建阳附小的运动员取得三金二银一铜的佳绩;蓝天琪同学一举夺得2017年南平市第三届运动会羽毛球比赛女子丙组单打和双打两块金牌;谢杰鑫斩获了2017年南平市建阳区“体彩杯”少儿游泳锦标赛男子50米仰泳、50米自由泳两块金牌;黄世钧同学摘取2017年南平市第三届运动会跆拳道比赛男子乙组46公斤级金牌。
据统计,近年来,三大社团积极参加国家、省、地、市各级比赛,获奖人数达到837人次,其中国家级85人次、省级125人次、地市级627人次。
建阳区第二中学:创新校本课程内容 促进艺体素质提升
课程建设“内涵不一般、底蕴不寻常”,这是今年4月11日,南平市省教改项目校中期绩效评估组专家对建阳二中的课程建设改革实践工作给予的高度评价。
2017年12月29日,建阳二中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492所“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之一。一年多来,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研究核心团队,参与教改人员团队的组织管理系统,做好课程规划,适时跟进拓展课程开设;建立课程实施规章制度,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修正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强力推进示范校建设。
学做合一,重构“以生为本”的课程体系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让每个学生成功成才”,一直是建阳二中的办学理念。根据学校培养目标要求和学生全面个性成长需要, 建阳二中创新“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将基础性课程、必修拓展性和选修拓展性课程相结合,设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同时将拓展性课程建设成绩纳入师生的考核中。
建阳二中以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健康素养、艺术素养,从而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除了常规的基础性课程外,学校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延伸拓展性课程,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
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朱子文化》《跆拳道》《基础形体教育》三大课程。 练习跆拳道,旨在培养学生顽强果断、耐劳的精神,磨炼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养成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美德;每周一节的地方课程——《朱子与建阳》校本课程,则让学生们了解故乡建阳,走进朱子文化的世界,学习传承前辈的精神财富。
开设《基础形体教育》课,建阳二中有优势。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学校高中阶段的舞蹈教育已具备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初中阶段开设《基础形体教育》课程,师资充足,硬件完善,经验丰富,还能将初中与高中的舞蹈教育衔接起来,形成更加系统化的教育特色。而学生们通过形体训练,可以塑造良好的气质相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美的情操。
选修课程是以综合体验实践探究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阳二中在原有的“兴趣小组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的基础上,对接学生需求,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逐步架设以舞蹈社、跆拳道社、足球社、篮球社、花样跳绳社、合唱社、书法社、美术社、读书社、机器人社等社团为支柱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每个社团有专业指导教师负责,1175名学生采用选课走班方式参加综合实践课程。
营造氛围,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教科书,能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感染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建阳二中探索构建多主体、多主题、开放性的校园文化体系,将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展示艺术才华搭建了广阔的舞台。语文组的演讲、硬笔、毛笔书法、经典诵读比赛;艺术组的舞蹈、歌手赛和美术作品展;英语组的讲故事比赛;历史组的知识竞赛;地理组的环保手抄报比赛;生物组的生物模型制作、手抄报、知识竞赛;体育组的三人篮球赛……以学科为单位的一系列主题活动,给全体师生呈上了一份精彩的文艺“大餐”。
活动中,孩子们展示了能力,增进了友谊,也磨练了意志,同时体验了竞争的乐趣,培养了协作精神,激发了艺术潜能。
学校的科技生态馆,为同学们提供参与性、互动性、体验式的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极大丰富了孩子们的科普生活,激励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在实践、体验、感悟中学会自主学习。
为了将学生的发展置于比课堂、比学校生活更广大的社会背景中,建阳二中积极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学习场所从学校拓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让学生们走出教室,将课堂知识学习和社会体验学习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志愿者活动、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科普活动、军训、参观工厂和实践基地......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健康充实的生活态度,大大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成果丰硕,激发潜能的“种子”开花结果
课程改革让教育有了新突破,建阳二中的办学特色经验多次在设区市级交流,2018年朱仪俊校长还应邀为南平市“十三五”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作“科学发展,舞出特色”专题讲座。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特色教育实验校”“ 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培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一颗颗开启素质教育之门、开发学生潜能的“种子”在建阳二中开花结果。
基础形体教育课程的开设,扩大了学校艺术教育办学特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建阳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举办的各类文艺演出中,活跃着建阳二中代表队的身影。他们多次代表建阳区、南平市参加省级比赛,捷报频传。2017年,在江西省上饶市举办的第十届赣浙闽皖四省民间艺术节综艺晚会上,该校带去的以建窑建盏为主题的原创舞蹈《盏》成为压轴节目,并荣获金奖。这个节目在当年举办的福建省第十三届音乐舞蹈节中荣获优胜奖。2018年,中国舞蹈家协会2017教学成果展演暨第二届福建省“舞蹈美育之星”电视春晚评比中,建阳二中的维吾尔族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荣获一等奖。这一年,该校师生参演的《武夷山水间》还亮相央视元宵舞台。2019年,在中国舞蹈家协会福建赛区比赛中,舞蹈《活着1937》获得最佳表演奖,《戈壁沙丘》获最佳潜力奖。指导教师林英、张辰等也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作为南平市唯一开设跆拳道校本课程的学校,早在2012年,跆拳道就走进了建阳二中的初中课堂。经过七年的探索与实践,收获颇丰。学校先后获评“福建省体育传统特色项目(跆拳道)学校”“南平市跆拳道协会团体会员单位”等。2017年,南平市级课题《跆拳道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顺利结题。
在各级赛事中,建阳二中斩获颇丰。2016年,他们参加南平市第三届运动会,夺得三金三银五铜,团体第二名;2018年,参加“2018中国中学生跆拳道联赛(福建分站赛)”,夺得初中校内组团体第二名。其中,田世轩同学夺得初中乙组男子45公斤级第一名,冯俊卿同学夺得男子甲组36公斤级第一名,罗劭嘉夺得男子甲组45公斤级第一名,张欣灿同学夺得女子甲组44公斤级第一名;2018年,杨昕博同学在福建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勇夺男子乙组59公斤级铜牌。
结合文化艺术周开展以朱子文化为主题的征文赛、演讲赛、手抄报比赛、书写比赛等活动,新建朱子文化广场、布置朱子文化长廊,每年举办“朱子成人礼”“朱子敬师礼”……因为开展朱子文化教育在当地小有名气,学校多次受邀参加市里办的“朱子祭祀大典”。
选修课程的魅力亦不容小觑。2017年,建阳二中参加建阳区中学生男子篮球赛,获得初二组第一名”;2018年,在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教育厅举办的“福建省青少年儿童动手电子制作锦标赛初中男子组电子百拼图团体赛”中,获得第七名;同年参加建阳区中小学足球赛(初中组)夺冠,蝉联本赛事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