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里有中国的新故事,南平的好故事。
牛耕绿野,虎啸青山。牛年春节还没过去,山城里大街小巷仍沉醉在敬神拜佛,请酒喜庆之中。有一天,中山街上来了十几个身着土黄色军装的国民党官兵及几匹马,官兵左臂上佩戴白底蓝字“虎啸”二字的布质臂章。
那时,南平这座千古重镇,八闽襟喉,每天都有国民党军队和马匹进城,时而还可见到罕见的军车,都是从建瓯方向来的。这些人到南平后,或乘闽江轮船,或乘木船、木排,或从水东街官道走路到福州去……
山城,春雷伴春雨
紫云岗上省立南平中学(今南平一中)开学不久,学校便召开十分罕见的形势报告会,全校200多名师生都参加了,校长吴其瑞作报告,主题是解放战争的新形势。这位开明、进步的校长说:解放军取得淮海战役胜利后,势如破竹,渡江战役又取得了胜利,很快南下福建,南平即将迎来解放……同学们可以留校,也可以回家。当时笔者和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听到解放战争,战争即刻就在眼前。
四月,南平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建瓯方向来的国民党兵,一天比一天多,小城不足三万居民,每天进城的兵马却多至几千。城里所有的公共场所,如中山堂、乐群社、明翠阁、圆通寺、泰山庙以及居民的大厅,都住满了人。延福门码头,人头攒动,一片忙乱。我听说这些官兵都是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被解放军打败的国民党王牌军,黄伯韬的部队。蒋介石没有想到八百万美式装备精良的国军,已溃不成军。“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不仅是一句口号,它是全中国人民的呼声。
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4月23日,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5月初,过境的国民党军队渐渐少了。在南平的国民党党、政、军、警、特机构行动异常。驻扎在省立南平中学旁的普通寺里的宪兵连正在撤退,一箱箱军需品及军官家属的行李,从紫云岗往山下搬运,水警队也撤回福州。闽北的政治中心、地处中华路的南平专员公署,熙熙攘攘,忙里忙外。五朝衙门、国民党占据三十八年的南平县政府,昨日还是重兵把守,今日好像被人洗劫一样,文件、纸屑遍地。
经过月余的兵荒马乱,山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满目疮痍,空寂荒凉。南平解放的前夜,水东街方向不断响起枪炮声,据传是解放军与国民党兵在交火;精神脆弱的、不明真相的市民四处躲藏。其实,水东有一座泰山古庙是国民党军队的军火库,部队撤退时放火烧毁弹药库而引发的爆炸声。
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正在追击国民党第五十五军刘汝明部队(这个军便是最先进入南平的“虎啸”军)。二野越过武夷山进入福建。5月9日,解放了福建第一个县城——崇安(今武夷山市),5月11日,建阳解放;5月13日,建瓯解放。
新画卷,歌声嘹亮
1949年5月14日。春日放晴,百花望清明。下午三点左右,第二野战军四兵团15军41师132团官兵雄纠纠、气昂昂地从东门步入城区,南平各界人士夹道欢迎。笔者第一次见到了解放军,穿灰色的军装,戴五星帽,最显眼的是胸前佩戴的长方形白底蓝字的布质胸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南平人才知道红军就是解放军,官兵的服装都一样,看不出谁是官谁是兵。战士进城后,坐地休息,城外枪声点点,城内歌声嘹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共产党,像太阳,照在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唱了一首,又来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捷报!捷报!歼灭了黄伯韬。这一仗打得实在好,实在好!同志们的功劳真不少,真不少!”这些解放歌曲,唱词只有几句,简短又通俗,歌声吸引市民们围听,从歌声中受到宣传教育,渐渐消除对共产党的怀疑和恐惧。
傍晚,南平县城防司令部张贴安民告示,市民围观。解放军51师副师长王根培委任南平县城防司令, 151团副政委孙泊任南平县县长,游击队干部周道纯为副县长。
6月5日,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南平在大同里体育场(今江滨小学)召开庆祝北平、上海、杭州解放暨南平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市民从四面八方,敲锣打鼓参加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庆典。笔者当时以省立南平中学住校学生出席了大会,主席台上只挂一幅会标,没有桌椅,没有扩音设备,台上站着几个解放军和游击队的干部,主持大会的是一位大嗓门的解放军战士,宣布大会开始。
城防司令王根培、县长孙泊先后讲话。王根培以高昂的气魄讲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朱德总司令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渡江战役取得了胜利,解放了上海、杭州,解放了南平。今天在这里召开庆祝大会,庆祝南平县人民政府成立。
当时南平县有三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九百多个村庄,十七万农民,地广人稀,交通极为不便。1949年10月1日, 中共南平地委、南平专员公署、南平军分区,在南平县体育场,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大会。地县机关干部、社会各界几千人参加大会。会后进行了游行,高呼口号:“支援前线,解放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述往事,思来者。
七十年来,南平峥嵘岁月三代人,从计划经济的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到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脱贫致富,铸就小康社会,在一张白纸上描绘了美丽南平的长卷。正如毛主席诗句说的:“武夷山下,风展红旗如画”。